close

年前,公司跟家裡附近的店家不斷放出風聲,要漲價啦~~~!!! 果然年後就無情地漲價了...

而升息抗通膨,升息跟通膨又有啥關係!? 接連看了幾篇相關文章跟報導,跟大家分享~都會附上作者跟出處喔!!

 

 

「30年低物價時代結束!」謝金河:台灣難逃全球性通膨,央行將升息

來源: 風傳媒 郭怜妤

美國公布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為7.5%,超出市場預期,也創下1982年3月以來最高紀錄。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,該指數打趴正在反彈的美股,道瓊工業指數大跌超過500點,且餘震仍在。他並示警,台灣無法逃避這波全球性的通膨,未來可能會升息,屆時國內物價與薪資將全面上升,終結過去30年的低物價時代。

謝金河今(12)日在臉書指出,美國7.5%的通膨數字,幾乎是回到了1980年代、前美國總統雷根(Ronald Regan)執政時期。他回顧,當時油價大漲,美國CPI一度飆升至近20%,為對抗通膨,美國聯準會(FDA)把利率拉升至將近20%。謝金河特別提到,台灣備受爭議的公務人員退休年金「18%」,就是在那個高利率時代所訂定。

「7.5%的CPI一定會讓金融市場嚇出一身冷汗!」謝金河說明,美國10年債殖利率衝上2%以上,直追2019年8月8日的2.059%;而先前疫情衝擊,全球央行執行貨幣寬鬆政策,一度造成全世界負殖利率債券超過18兆美元,如今已縮減到僅剩4兆8700億美元。

美國公布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為7.5%,超出市場預期,也創下1982年3月以來最高紀錄。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,該指數打趴正在反彈的美股,道瓊工業指數大跌超過500點,且餘震仍在。他並示警,台灣無法逃避這波全球性的通膨,未來可能會升息,屆時國內物價與薪資將全面上升,終結過去30年的低物價時代。

謝金河今(12)日在臉書指出,美國7.5%的通膨數字,幾乎是回到了1980年代、前美國總統雷根(Ronald Regan)執政時期。他回顧,當時油價大漲,美國CPI一度飆升至近20%,為對抗通膨,美國聯準會(FDA)把利率拉升至將近20%。謝金河特別提到,台灣備受爭議的公務人員退休年金「18%」,就是在那個高利率時代所訂定。

「7.5%的CPI一定會讓金融市場嚇出一身冷汗!」謝金河說明,美國10年債殖利率衝上2%以上,直追2019年8月8日的2.059%;而先前疫情衝擊,全球央行執行貨幣寬鬆政策,一度造成全世界負殖利率債券超過18兆美元,如今已縮減到僅剩4兆8700億美元。


謝金河:通膨壓力已蔓延至民生消費
謝金河指出,美國總統拜登(Joe Biden)支持度剩下40%,如何應對通膨將是虎年最重要的課題,其中有3點關鍵。首先,油價從去年的負值至今站上90美元,俄烏衝突、石油庫存創新低,都讓價格居高不下;再者,塞港導致供應鏈失衡,運價大漲更添通膨壓力;第三,原物料價格多朝著2007年的高價邁進,且通膨壓力已從工業生產蔓延到民生消費。

在國內部分,針對行政院宣布取消6項重要民生消費品貨物稅,謝金河表示,這代表政府已察覺物價上漲的壓力,但這波通膨是全球性的,台灣無法逃避。他分析,1月份台灣CPI為2.84%,已是連6個月在2%以上,接下來央行會升息,物價與薪資將全面上升,「過去30年的低物價時代結束。」

文末,謝金河特別提到,他認為2022可能會是疫情末年,全球經濟將逐漸恢復秩序、供應鏈恢復順暢,屆時通膨是否會降溫值得進一步觀察。

 

 

 

物價飆漲!通膨升息如何影響民眾?

來源: 今日新聞 記者許家禎

美國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高達6.8%,創下近40年新高。全球原物料飆漲、物價齊揚,通膨問題成為近期最發燒話題,即便美國Fed與國內央行都認為只是暫時性通膨,但經濟數據會說話,再加上疫情威脅揮之不去,市場擔心停滯型通膨將成為隱憂,通膨如何影響民眾?若真的升息抗通膨,民眾又要如何看待與因應?

說起通膨,緩步且溫和的通膨代表整體經濟情勢逐步向上,對股市有正面助益。然而近一年來,原物料價格飆漲、塞港造成供應鏈供給出現問題,企業成本大幅攀升,再加上疫情攪局,變種病毒威脅仍在,民眾不願意外出工作、消費緊縮,都使通膨雪上加霜,也加深了停滯型通膨的隱憂。

所謂停滯型通膨,指的是經濟成長趨緩時,通貨膨脹依舊存在,且消費緊縮或就業率不如預期。也因為通膨情勢越來越嚴峻,使得美國聯準會(Fed)資產購買計畫將加速退場成為定局,華爾街也預估,Fed將在明(2022)年中開始升息,全年將升息2至3碼。

通膨時代但需求仍暢旺,對企業主來說原物料大漲、供應鏈短缺、招聘不到工人等,讓整體成本大幅提升,可能進一步吃掉獲利,最終更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,買東西、吃東西荷包縮水、通通變貴。也因此有人認為,薪資追不上物價的通膨時代,與其把錢存在低利率的銀行,還不如拿來投資股票或向銀行以低利率貸款買房,而這也是為什麼近年股市熱絡、投資人變多,以及房市依舊火熱的原因之一。

目前全球主要國家央行都把通膨視為短期現象,對升息態度多為按兵不動。但為了對抗通膨,南韓與紐西蘭今年以來二度升息,就連英國央行也意外宣布升息,近期歐美國家「鷹派」言論逐漸浮上檯面,市場預估美國Fed明年中可能開始升息,然而,若我國央行也跟著升息,對民眾會有什麼影響呢?

以定存族來說,將有助於獲得更多利息,但相反的,對買房、買車的貸款族來說,向銀行貸款負擔會變重,可能就得思考提前還款的可能性。再來,升息代表經濟復甦,會進一步推高美元匯率,台幣則相對貶值,因此要換美元的要趁早。還有,也要注意進口商品會變貴,想買名牌包可能價格不可同日而語。

此外,升息造成美元強勁,熱錢可能回流美國,造成新興市場貨幣走貶,有買新興市場基金的投資人可以考慮贖回,或降低新興市場的部位。而通膨時代,被視為是避險性資產的黃金若遇上升息,可能對黃金價格造成壓力,投資人可得多多留意。

※【NOWnews 今日新聞】提醒投資人,投資一定有風險,投資有賺有賠,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,學習正確的投資觀念才能將損失的風險降至最低。

 

 

 

2022投資關鍵四問》通膨與升息風險壓境 上下半年標的不同

來源: 天下雜誌 林麗珊 (責任編輯:黃韵庭)

高通膨、成長放緩、升息,是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的主要挑戰。病毒陰影仍在,各國央行抗疫救市的寬鬆貨幣政策,在通膨陰霾籠罩下該如何逐步退場,將受到嚴峻考驗。

「菜單成本」是指在通膨,店家常常因為物價不穩定而需要修改菜單售價。

2021年,各大金控、投信經濟學家與分析師跟著不斷變異的病毒、遲遲不改善的供應鏈、一直壓不下來的物價上漲率,經常性修正預測。

2022年,經濟學家、分析師可以少改一點「菜單」嗎?答案還是得看通膨、升息、企業獲利臉色。

好消息是,國際貨幣基金(IMF)預估,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達4.9%,雖較2021年低,但在高基期下,還是能溫和成長。與全球景氣高度連動的美國景氣循環由復甦進入擴張期,整體基本面仍然有成長動能支撐。

2022年的主旋律就是通膨,「高物價將會是未來的常態,起碼到2022年上半,高物價都會延續,」國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解釋,供應鏈斷鏈、缺工缺料、船運塞港亂象暫時沒有看見明顯緩解的曙光。而全球產業體供應鏈的結構重整,與原物料價格走高,都再為推升企業成本添柴加薪。

如果通膨失控,急速升息,成本拉高,但企業無法調高市場賣價,則利潤就會被吃掉,這將牽動全年投資市場。

在高度不確定中,如何投資?《天下》訪問超過10家分析師,4大關鍵問題,一一解答。

問題1:全球股市均已居高,還該買股票嗎?
策略1:上下半年標的不同,投資龍頭成長股
面對升息,股優於債,幾乎是所有專家的共識。

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指出,2022年上半,仍會維持強勁的經濟成長,有利於週期性市場。但到了下半年,成長趨於放緩,將逐漸有利市場中的防禦性類股。

幾乎是一致共識,傳統景氣循環相關度高的金融股、能源股,上半年大有可為。

施羅德投信多元投資主管布瑞納(Patrick Brenner)指出,金融股在債券實質收益表現較差的期間,通常都有不俗的表現,升息預期及對通膨的憂慮,對金融股也都是利多訊號。

但到了下半年,瑞銀、法國巴黎銀行都看好醫療股作為防禦性類股中的首選。

尤其,醫療保健類股的相對本益比相對於標普500指數本益比,已經維持在低點許久,估值較為合理,適合投資人入手。

法國巴黎銀行尤其看好與新冠疫苗及治療相關的大型藥廠、醫療保險,以及醫療診斷與設備領域的大型優質股。

在通膨陰影下,另一個股票投資主軸,就是尋找有定價能力、能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龍頭股。

多家外資投信點名看好美國大型科技股、大型軟體股等龍頭股,這類企業都擁有較強的定價能力,因此在人力、運輸及原物料成本齊漲的環境下,會比中小型股更具備優勢。「成長動能強勁且有持續獲利能力的股票,才能抗通膨,」聯博投信股票投資策略師李長風指出。

台灣人酷愛高配息,但花旗台灣銀行財富策劃諮詢部資深副總裁曾慶瑞特別提醒,在通膨陰影下,尋找有穩健經營的長期策略以及領先地位,股息能持續成長的公司,比單看配息率高低重要。因為高配息企業在環境變動時,會率先削減配息,波動度會來得更高。


問題2:升息循環開啟,債市還能買嗎?
策略2:在通膨恐慌潮買公債,先避開亞高收
在股市一片火熱的2021年,債市的報酬率相對來說並不吸引人。不過專家提醒,2022年股市波動加劇,投資組合最好有股有債。

在公債部份,專家認為,市場有可能出現通膨恐慌潮,一旦市場過度反應,就是公債買點。

富邦證券總經理郭永宜建議,2022年,若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出現急彈站上2%,是債市的進場引信。

另外,投資人投資債券主要有兩點考量,一是利息,二是債信。在升息循環中通常代表景氣好轉,企業債信也會跟著好轉。保德信與聯博都看好美國高收益債。

聯博投信固定收益資深投資策略師江常維就認為,美國高收益債還有很大潛力。

他分析,2021年美國高收益債市的基本面趨穩,財務槓桿比例已自去年高點滑落,信評調升的高收益債遠多於調降的。


2021年截至8月底,總計有2000億美元的高收益債券,債信評等被調升;2022年,預估還有900到1000億美元的債券債信好轉。「像福特汽車、西方石油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企業,因為疫情也由投資等級下調至非投資等級,不過企業體質依然很好,」他認為,目前美國高收益債券裡面有一些體質不錯的大公司,很有可能隨著景氣復甦,回到投資等級債的行列。

保德信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世民舉例,2018年聯準會連續升息達1%,美國高收益債的違約率全年平均值僅有1.8%。

摩根大通預測,2022年,這個數字會更低,可望維持在0.75%的歷史相對低檔。


至於亞洲高收益債券呢?

2021年表現不佳,大跌16%的亞高收雖然價格便宜,但幾乎所有專家仍建議暫時避開。

胡一帆認為,中國房地產風暴可能還沒觸底。恒大事件後接著花樣年也違約,雖然中國政府對國內貸款已經採取較為放鬆的政策,「但中國地產商的海外債務卻還有問題,2022年第一、二季都有100億美元以上的債券到期,怎麼還債確實還是個挑戰。」

就指數組成來看,中國市場佔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投資比重超過5成。在中國政策未明、管制架構尚未穩定、經濟成長放緩的情況下,雖然有吸引人的高報酬,但投資人得評估,自己能不能承受高風險。


問題3:面對通膨,該買黃金嗎?
策略3:多元資產配置,才有機會避險
在2021年的通膨預期中,最奇怪的現象就是,傳統被視為「抗通膨聖杯」的黃金,不漲反跌。

其實當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,全球大印鈔,黃金期貨上漲近25%,但2021年卻下跌超過16%,而且始終不見起色。

林啟超分析,主要是美元取代了黃金的功能。由於美元持續走強,對以美元計價的黃金較不利;且在升息預期下,美元仍較被看好。「現在是有通膨、強美元,跟過去升息的背景環境很不同,」林啟超說。

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則觀察到,年輕投資者偏好使用比特幣或其他新興資產進行避險,所以今年金價表現並不亮眼。


該買比特幣、以太幣來避險嗎?
答案是不確定。事實上,在經濟環境震盪時,風險性資產的收緊也會更加迅速,虛擬貨幣是比股票風險層級更高的新興資產,因此往往更為敏感。

例如今年Omicron變異株出現時,虛擬貨幣也大跌,若要將新興資產視為避險工具,仍須謹慎。

「需要更加多元配置投資組合,」DWS多元資產及方案全球主管杰施(Björn Jesch)講的是「分散」配置的老生常談,像是基礎建設、大宗商品等另類投資,比較適合防範高通膨可能帶來的意外。

在貨幣部份,富拓首席中文市場分析師楊傲正指出,關鍵是聯準會升息的時間。

他指出,目前研判加拿大、紐西蘭央行會早於聯準會升息;英國、歐洲、澳洲則會在聯準會之後升息。

歐元、英鎊、美元是美元指數的主要成分,由於這些國家升息步伐較聯準會為慢,美元指數可望續強,突破95的關口。


至於加幣、紐幣等商品貨幣,在大宗商品需求依然強勁的情況下,反而會走強;歐元及日圓則保守以對,尤其是日本始終不見起色的通膨率之下,央行升息的腳步遙遙無期,2022年依然會持續維持弱勢格局。


問題4:原物料需求還會漲嗎?
策略4:看好大宗商品,但波動性高
2021年以來,大宗商品指數的表現亮眼,其中能源類表現最佳。

「在全球還沒把庫存拉到安心水準之前,都會有超額預定的情況,搶晶片、搶原油的狀況可能會一直到2022年第一季,」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點出。

不過她也提醒,原油價格受供需、地緣政治影響波動大,「價格到80以上,穩健型的投資人比較不建議追高,」想參與的散戶可以用ETF或基金,配置5%以內的資產在大宗商品相關的投資上。


在工業金屬商品中,安本標準投信投資長彭炫通看好銅、鋰、鋁礦。原因在於要推動能源轉型、發展替代能源與綠色運具,都需要這些原物料,「像電動車、替代能源的基礎建設都需要用到銅礦,供不應求的狀況會持續發生,而且可能數年內都無法解決。」

瑞銀財管分析,交易所的銅庫存明顯降至多年來低點,如果計入中國可能減少冶煉等供應風險,估計銅價2022年3月將挑戰12000美元可期,之後三個季度也持穩於11500美元,直至全球完成補充庫存及供應加大。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升息 通膨 2022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llen 的頭像
    Ellen

    囉嗦女人的生活點滴

   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