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爆發一年了,當下得知消息的心情跟感受到現在還記憶猶新~~~

還記得當時滑著手機看FB,看到某政府官員的粉絲頁報告,有新的肺炎爆發,類似之前的SARS,看完整個寒毛豎起,心想,靠,對岸阿共真的是世界毒瘤!! 

第二個念頭是馬上確認口罩庫存,不然每天上下班擠在人報多的捷運車廂裡,不中標才怪,之前就有在捷運上被傳染重感冒的經驗,那次之後會視情況在搭捷運戴上口罩...

事到如今,一年了,當中經歷了口罩荒,許多人的生活也受到影響,來分享一篇BBC報導關於新冠肺炎跟台灣經濟的新聞。

我自己的習慣是先看中文版,再去看一次英文版,讓閱讀英文的語感不會太快生疏~~~

 

 

疫情下台灣2020年經濟逆勢成長 消費成短板

來源: BBC NEWS 中文版


台灣行政院本周公布了台灣最新經濟數據,2020年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3.11%,第4季GDP成長率達5.09%。

外界分析,台灣經濟成長原因,主要是疫情管控得宜,加上台灣經濟命脈半導體產品的出口持續旺盛,晶片(又稱芯片)代工佔全球主導地位,間接帶動相關產業及經濟成長。

不過,相關數據仍指出台灣的民間消費仍因為疫情打擊,處於負成長。

台灣南台科技大學財經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向BBC中文解釋,台灣各界都在觀察,2021年民間消費是否會恢復正成長,以及在疫情趨緩後,台灣在國際間的競爭對手是否還繼續依賴台灣出口,以及台商回流的投資項是否持續,等等。


進出口貢獻大

根據台灣統計部門的數據,全年經濟成長動能主要還是在進出口貿易。2020年,台灣進出口對台灣的經濟貢獻最多。朱岳中說,因為疫情的關係,世界各國因為原物料的缺乏,需要台灣廠商提供,特別是半導體晶片。

2021年一月底,德國經濟部長罕見去函台灣官方,與台灣經濟部討論,是否能洽台灣半導體大廠台積電(TSMC)提供德國汽車晶片,以援助德國受疫情打擊甚深的汽車製造業,引起各界討論。


2021年台灣經濟預估

台官方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3.83%,是台灣2015年以來新高,相關分析認為,原因在於全球佔領先地位的台灣半導體產業,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疫情衝擊的大環境下,有望穩定帶領台灣經濟成長。

台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,東協中心主任徐遵慈向BBC中文分析,2021年預計台灣經濟主要動力仍來自出口貿易,重點是科技產業,包含半導體與通訊設備,還有內部投資成長。台積電及鴻海等大公司逐步擴大在台灣的投資,外資譬如風力發電設廠以及雲端數據中心等陸續在台灣設廠,預計有利於台灣經濟成長。


民間消費負成長

因為新冠疫情,台灣在邊境管理採取了嚴格的「封關」政策,對觀光業以及餐飲業的衝擊仍在。

譬如,數據顯示,民間消費的年增率對GDP的貢獻為負,尚未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正常水凖。朱岳中解釋,從最近台灣官方發表的稅收數據可看出2020年台灣總稅收衰退,主因是內需消費受疫情衝擊,譬如餐飲業受打擊甚深,導致營業所得稅下降,影響到總稅收,是11年來首次衰退。

台灣行政院則表示,2021年下半年民間消費預計能恢復正成長。


新冠疫苗接種

除了經濟數據之外,目前在台灣引起各界關注的焦點都與新冠疫苗接種有關。

許多分析指出,因為疫情管控得宜,生活平穩如常,也間接影響到台灣人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。


台媒 《遠見》雜誌昨日(2月23)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,有64%的台灣民眾願意接受新冠疫苗接種,低於國際水平74%,該雜誌批評認如此會影響台灣「集體免疫」的進度。

但也有台灣民眾表示,因為台灣疫情不似歐美嚴重,因此可以先觀望各國疫苗施打的有效性或副作用再跟進,並非壞事。

台防疫中心總指揮陳時中於本周記者會上稱,台灣規劃的新肺疫苗購買量約介於3000萬至4500萬劑。他解釋,台灣由於確診個案少,對於疫苗安全性要求較高,避免因為疫苗接種的「不良反應」事件導致台灣民眾抗拒疫苗,以免得不償失。


美中貿易戰持續牽動台灣

目前尚未看到停火跡象的美中貿易戰,仍牽動著台灣經濟。

台灣美國商會本周一(1月22)剛發佈《2021商業景氣報告》提到,有86%的會員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有信心,另7成6看好未來3年前景。

該商會執行長李豪(Leo Seewald)向台媒指出,大多數在台美商對未來美台關係感到樂觀,並希望蔡英文政府該盡速尋求與美簽署雙邊貿易協定。徐遵慈分析,拜登(Joe Biden)上任後,尚未清楚說明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何去何從,其中美國對中國逾3千億美元的產品仍徵收7.5%至25%不等的額外關稅,都持續影響台灣出口與投資。

她解釋說,這是因為在中國大陸的台商,出口美國所需要的「中間財」多半來自台灣,因此在這情況下,中國對美減少出口,也就減少了台灣進口。

另外,東協(ASEAN) 10 國與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澳洲及紐西蘭 5 國,在2020年簽署的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」(RCEP)有機會於2021年年底或2022年生效,也影響台商調整投資布局及出口策略。

「美中局勢未明,科技管制持續,將使得台灣持續增加在東南亞的投資。」徐遵慈補充。

 

 

另外一篇相關報導:

 

抗疫週年/疫情與貿易戰淬鍊下 台灣成為世界最重要地方

來源: 中央社 2021/1/18 10:03(1/23 16:00 更新)


抗議週年

(中央社記者張建中、潘姿羽、梁珮綺、吳家豪、韓婷婷、蔡芃敏台北18日電)2020年12月30日,台灣出現武漢肺炎英國變種病毒確診首例的那天傍晚,國道1號竹北與竹科之間路段依然壅塞,對於在回家路上或仍在上班的科技業工程師與產線員工來說,那天跟其他大多數日子並無不同。

2020年的冬季,全球武漢肺炎(2019冠狀病毒疾病,COVID-19)疫情再次升溫,歐美和日本許多城市再次封鎖,台灣民眾則照常上班上課,股匯市頻創新高,下半年每個月的出口都有成長,全年出口達3452.8億美元,不但刷新歷史紀錄,4.9%的年增率也優於中國、香港、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等主要競爭對手。

2020年初COVID-19疫情來勢洶洶,全球瘋搶防疫物資,台灣雖小,卻有從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的完整供應鏈,口罩、防護衣的原料供應,讓台灣在疫情爆發初期可以快速得到必要的物資。

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表示,台灣有堅實的製造業基礎,石化、紡織、口罩等產業都「根留台灣」,平時與工業局的互動也很密切,加上擁有研發能量強勁的法人,去年1月台灣出現本土確診病例時,各方就做好應變準備,確保產能增加時,原料供應也能跟得上。

由於去年農曆春節就在1月下旬,楊志清說,「每天都要跟時間賽跑,忙到半夜是家常便飯」。在關鍵時刻幫忙守住台灣的防線,原本沒沒無聞的口罩和工具機廠商,以40天完成92條口罩生產線,在媒體大篇幅報導下,都成為防疫國家隊的英雄。

在疫情全面爆發後,高科技生產重鎮科學園區並非一直風平浪靜。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經歷首波疫情風暴,去年3月宣布有員工感染COVID-19,震撼各界。台積電緊急啟動分組辦公應變,非產線員工在家上班,4月底營運便恢復正常,應變控管能力堪稱一流。


COVID-19病例於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出現時,並未立刻引起世人注意,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11月的員工運動會上發表談話時就說,「當世界不安靜,台積電將變成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」,神準預言2020年全球局勢的一大變化。

疫情催生出科技需求狂潮,練兵多年的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全球,5奈米去年下半年大量出貨,3奈米預計2022年下半年量產,吸引蘋果(Apple)、超微(AMD)與聯發科等大廠爭相下單。

2020年5月15日,在全球深陷疫情風暴時,台積電宣布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置5奈米先進製程晶圓廠,日本近來更是頻頻招手,推出各種優惠吸引台積電投資。美中貿易戰與疫情的雙重挑戰,不但未影響這家被稱為「護國神山」的晶圓代工廠營運,反而彰顯台積電的價值,使它成為半導體業界的珍珠。

如今,台積電在台股市值暴增達到新台幣15兆元,ADR市值估算高居全球第9大,逼近騰訊與特斯拉,連韓國三星也積極搶進晶圓代工先進製程。台積電引領半導體上下游產業供應鏈發展,養活了台灣「一大家子生計」。


台灣半導體產業群聚整合優勢 突破斷鏈危機

受到疫情影響,數位轉型成為新常態,遠距視訊已經是日常,群聯董事長潘健成回顧疫情爆發後,他的工作型態變成每天固定有視訊電話,「早上是美國時間,下午是日本、中國大陸時間」,不飛行、不出差後,他反而比以前更忙,會議一場接著一場。

根據台灣半導體協會(TSIA)估計,台灣2020年半導體產值約達新台幣3.21兆元,成長20.7%,遠高於全球半導體業成長3.3%的水準。

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(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)首席全球策略師夏瑪(Ruchir Sharma)在「紐約時報」撰文,稱台灣在規模相似的國家當中,是「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」。他指出,台灣的人口只有2400萬人,卻處於全球科技霸權爭奪戰的中心。

台灣半導體產業因擁有上、中、下游分工細膩、群聚效應的優勢,讓電子產業供應鏈不致因為疫情而出現斷鏈危機。半導體產業不僅是台灣重要安全屏障的「矽盾」(silicon shield),更是貿易戰、科技戰中,美國、中國爭相拉攏的對象。

疫情爆發之前的美中貿易戰,已經促使台商開始把生產線撤離中國,2020年的疫情更推動台商回流浪潮;而隨著供應鏈遷徙,Google等大咖外商紛紛宣布在台投資,其中台灣微軟宣布31年來在台最大投資計畫,設立首座Azure資料中心區域,將台灣視為亞洲營運中心,網路設備大廠思科更是敲定,將在林口打造亞太區首座軟體應用開發中心。

台商大規模回流投資,幫助撐起2020年台灣經濟景氣,旺宏電子在2020年6月疫情嚴峻時期回台擴大投資,金額達到新台幣85億元;群創光電、智邦科技及廣達電腦等科技業者,也在台灣建設新的工廠。

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, 2020年到11月為止,僑外投資金額為2445億675萬元,為近10年來第4高。台商回台投資案更是暴增,截至2020年底,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總投資金額為1兆1663億元,其中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總投資金額有7925億元,以電子資訊、伺服器與網通產業為大宗。

熱錢持續湧入台灣,股匯市大漲,在疫情與新台幣升值夾擊下,台積電卻如日中天。台經院六所所長吳孟道分析,台積電持續投資先進製程,維持技術領先地位,競爭力大大提升,得以在疫情陰影與升值浪潮中屹立不搖。

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計畫將達250億美元至280億美元的規模,比2020年大增62%,預料可成為台灣經濟的強勁動力。

但吳孟道提出警示,指出製造業呈現兩樣情,也就是科技業強勁、傳產低迷,而且,即使是表現亮麗的電子零組件、資通訊產業也並非沒有隱憂,因為未來一旦需求緩和,匯損影響將會擴大。


2021揭開序幕 台灣站在絕佳起跑點

根據行政院國發會訂定的2021年經濟建設目標,台灣在新一年度的經濟成長率區間目標為3.8%至4.2%,上限值比主計總處11月預測的3.83%增加0.37個百分點,也是近9年最高。

雖然武漢肺炎仍威脅全球,台灣在2020年宛若平行世界照常運作,絲毫不影響消費動能,超級市場與零售式量販店前10個月營業額年增率分別為11.4%、9.2%,增幅刷下歷年同期新高與次高水準。

線上購物成為疫情下的受惠產業,2020年前10個月電子購物及郵購業營業額達新台幣1894億元,年成長15.9%,增幅創下10年來同期新高。

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,2020年台灣經濟是「外溫內冷」,2021年將是「內外皆溫」,在出口基期已高的情況下,今年經濟將由內需驅動,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不只由負轉正,更將達到4%以上。

國發會指出,雖然疫情發展及疫苗效益、美中貿易及科技爭端的後續發展、各國貨幣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,都將影響全球及台灣復甦腳步,但若情勢樂觀,加上內需旺盛,消費及投資趨於熱絡,以及政府持續推動公共建設,台灣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有機會達到4.2%的高目標。(編輯:張良知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新冠肺炎 台灣經濟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llen 的頭像
    Ellen

    囉嗦女人的生活點滴

   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